重构对我而言,最大的乐趣在于解决问题。我曾参与一个C#彩票算奖系统的重构,那时系统常因超时引发用户投诉。接手任务时,我既激动又紧张,连续两天几乎废寝忘食地编码。结果令人振奋,算奖时间从一小时大幅缩短至十分钟。
去年,我作为架构师,参与了家校朋友圈应用的重构。这个应用虽小,但功能齐全。我将分享这次架构设计的思路,探讨如何通过精心策划的重构,提升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。
移动互联网时代,Feed 流产品是非常常见的,比如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朋友圈,微博,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 Feed 流产品。 Feed (动态):Feed 流中的每一条状态或者消息都是 Feed,比如朋友圈中的一个状态就是一个 Feed,微博中的一条微博就是一个 Feed。 Feed 流:持续更新并呈现给用户内容的信息流。每个人的朋友圈,微博关注页等等都是一个 Feed 流。
家校朋友圈是校信 app 的一个子功能。学生和老师可以发送图片,视频,声音等动态信息,学生和老师可以查看班级下的动态聚合。
为什么要重构呢?
▍ 代码可维护性
服务端端代码已经有四年左右的历史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员的变动,不断的修复 Bug,不断的添加新功能,代码的可读性越来越差。而且很多维护的功能是在没有完全理解代码的情况下做修改的。新功能的维护越来越艰难,代码质量越来越腐化。
▍ 查询瓶颈 服务端使用的 mysql 作为数据库。Feed 表数据有两千万,Feed 详情表七千万左右。 服务端大量使用存储过程 (200+)。动态查询基本都是多张千万级大表关联,查询耗时在 5s 左右。DBA 同学反馈 sql 频繁超时。
《重构: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》这本书重点强调: “不要为了重构而重构”。 重构要考虑时间 (2 个月),人力成本 (3 人),需要解决核心问题。
1、功能模块化,便于扩展和维护
2、灵活扩展 Feed 类型,支撑新业务接入
3、优化动态聚合页响应速度
基于以上目标,我和小伙伴按照如下的工作。
1)梳理朋友圈业务,按照清晰的原则,将单个家校服务端拆分出两个模块
2)分库分表设计,去存储过程,数据库表设计
数据库 Feed 表已达到 2000 万,Feed 详情表已达到 7000 万 +。为了提升查询效率,肯定需要分库分表。但考虑到数据写入量每天才 2 万的量级,所以分表即可。
数据库里有 200 + 的存储过程,为了提升数据库表设计效率,整理核心接口调用存储过程逻辑。在设计表的时候,需要考虑 shardingKey 冗余。 按照这样的思路,梳理核心逻辑以及新表设计的时间也花了 10 个工作日。
产品大致有三种 Feed 查询场景
3)架构设计 在梳理业务,设计数据库表的过程中,并行完成各个基础组件的研发。
基础组件的封装包含以下几点:
分库分表的场景下我选择非常成熟的 snowflake 算法。
第一位不使用,默认都是 0,41 位时间戳精确到毫秒,可以容纳 69 年的时间,10 位工作机器 ID 高 5 位是数据中心 ID,低 5 位是节点 ID,12 位序列号每个节点每毫秒累加,累计可以达到 2^12 4096 个 ID。
我们重点实现了 12 位序列号生成方式。中间 10 位工作机器 ID 存储的是
底层使用的是 redis 的自增 incrby 命令。
为了避免频繁的调用 redis 命令,还加了一层薄薄的本地缓存。每次调用命令的时候,一次步长可以设置稍微长一点,保持在本地缓存里,每次生成唯一主键的时候,先从本地缓存里预取一次,若没有,然后再通过 redis 的命令获取。
因为早些年阅读 cobar 源码的关系,所以采用了类似 cobar 的分库方式。
举例:用户编号 23838,crc32 (userId)%1024=562,562 在区间 [256,511] 之间。所以该用户的 Feed 动态会存储在 t_space_feed1 表。
带 shardingkey 的查询,比如就通过用户编号查询 t_space_feed 表,可以非常容易的定位表名。
假如不是 shardingkey,比如通过 Feed 编号 (主键) 查询 t_space_feed 表,因为主键是通过 snowflake 算法生成的,我们可以通过 Feed 编号获取 workerId (10 位机器编号), 通过 workerId 也就确定数据位于哪张表了。
模糊查询场景很少。方案就是走 ES 查询,Feed 数据落库之后,通过 MQ 消息形式,把数据同步 ES,这种方式稍微有延迟的,但是这种可控范围的延迟是可以接受的。
分库分表一般有三种模式:
分库分表选型使用的是 sharding-jdbc, 最重要的原因是轻便简单,而且早期的代码曾经看过一两次,原理有基础的认识。
核心代码逻辑其实还是蛮清晰的。
请注意:对于整个应用来讲,client 模式的最终结果是初始化了 DataSource 的接口。
分库算法: DataSourceHashSlotAlgorithm: 分库算法 TableHashSlotAlgorithm: 分表算法 两个类的核心算法基本是一样的。
配置 shardingRuleConfiguration。 这里需要为每个逻辑表配置相关的分库分表测试。 表规则配置类:TableRuleConfiguration。它有两个方法
整体来看,shardingjdbc 的 api 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流畅的。符合工程师思考的逻辑。
班级动态聚合页面,每一条 Feed 包含如下元素:
聚合首页需要显示 15 条首页动态列表,每条数据从数据数据库里读取,那接口性能肯定不会好。所以我们应该用缓存。那么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问题,列表如何缓存 ?
列表如何缓存是我非常渴望和大家分享的技能点。这个知识点也是我 2012 年从开源中国上学到的,下面我以「查询博客列表」的场景为例。
我们先说第 1 种方案:对分页内容进行整体缓存。这种方案会 按照页码和每页大小组合成一个缓存 key,缓存值就是博客信息列表。 假如某一个博客内容发生修改,我们要重新加载缓存,或者删除整页的缓存。
这种方案,缓存的颗粒度比较大,如果博客更新较为频繁,则缓存很容易失效。下面我介绍下第 2 种方案:仅对博客进行缓存。流程大致如下:
1)先从数据库查询当前页的博客 id 列表,sql 类似:
2)批量从缓存中获取博客 id 列表对应的缓存数据 ,并记录没有命中的博客 id,若没有命中的 id 列表大于 0,再次从数据库中查询一次,并放入缓存,sql 类似:
3)将没有缓存的博客对象存入缓存中
4)返回博客对象列表
理论上,要是缓存都预热的情况下,一次简单的数据库查询,一次缓存批量获取,即可返回所有的数据。另外,关于 缓 存批量获取,如何实现?
第 1 种方案适用于数据极少发生变化的场景,比如排行榜,首页新闻资讯等。
第 2 种方案适用于大部分的分页场景,而且能和其他资源整合在一起。举例:在搜索系统里,我们可以通过筛选条件查询出博客 id 列表,然后通过如上的方式,快速获取博客列表。
Redis:若缓存对象结构简单,使用 mget 、hmget 命令;若结构复杂,可以考虑使用 pipleline,lua 脚本模式
这里我们使用的是 pipeline 模式。客户端采用了 redisson。 伪代码:
首页班级动态聚合页,理想情况,缓存全部命中,性能完全可以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。
我们参考阿里 ons client 模仿他的设计模式,做了 rocketmq 的简单封装。
封装的目的在于方便工程师接入,减少工程师在各种配置上心智的消耗。
这篇文字主要和大家分享应用重构的架构设计。 其实重构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。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
本文链接:http://cyq.tttmy.cn/news/3664.html